字已经固定下来了,没有改的必要,当然,梅瓶还有一个名字叫经瓶,这与宋代的讲筵制度有关,所谓讲筵,就是选择一名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人给皇帝讲课。
皇帝虽贵为天子,也不是什么都懂,也需要学习,无非就是四书五经之类,所以讲筵也叫讲经。
既然是皇帝嘛,做什么都得讲究个格调排场,讲筵也不例外,通常的排场都很大,结束之后皇帝要招待讲学之人和陪学之人,就是设宴招待,古代可没有上班不能喝酒的规定,所谓无酒不成席,宴席必须要有酒作为陪衬,当时装酒的瓶,就叫经瓶,器形与梅瓶相似,所以梅瓶在宋代叫经瓶。
而宋元时期正是梅瓶发展的黄金时代,尤其是宋朝,各个窑口大量烧制梅瓶,与宋并存的西夏和辽,自然要向中原大国看齐,因此也都学习宋人制作梅瓶。
不过虽然各大窑口都有烧制梅瓶,可唯独汝窑中的梅瓶少之又少,目前能够得到验证的传世汝窑梅瓶,可能也就清凉寺汝窑遗址出土了一件汝瓷梅瓶,还是个修复器,除此之外,在全世界各大博物馆,大收藏家和拍卖场上,都不见汝窑梅瓶的踪影。
要知道在柴窑被排除在五大窑之外后,汝瓷可是五大名窑之首,而梅瓶又是瓷器中的皇帝、第一造型,按理说汝窑不可能不烧梅瓶!
当然这也跟汝窑的特点有关,无论是造型还是颜色,既没有前代唐朝梅瓶的大气,也没有后朝元代梅瓶的秀丽,功用性大于观赏性,这可能也是汝窑梅瓶烧造较少的原因。
当然,靖康之耻或许也是另一个原因,金人一通打砸抢,好东西都没了,本来就少,再毁掉一批,再经过上千年的岁月变迁,能够传下来的可不少之又少吗~
而林剑居然能在一个地摊上看到汝窑的梅瓶,简直是开了天眼!
这毋庸置疑是仿的,不过能想到仿汝窑梅瓶,这造假之人也是脑洞大开。
这件汝窑粉青釉梅瓶,盘口、矮颈、丰肩、鼓腹,下腹部略收,有几分苗条之感,圈足稍微凸出,底部内凹,满釉支烧,三个芝麻支钉痕呈黄白色。
瓶身满布冰裂纹,釉色匀净,釉光晶莹,与清凉寺出土梅瓶不同的是,清凉寺梅瓶是垫烧,这件梅瓶是支钉烧。
而且纹饰很特别,肩部有四片树叶纹饰,腹部则是四处立竹,附有竹枝,衬托繁茂竹叶,竹子寓意清高谦虚、淡泊明志,很受宋代皇室和文人士大夫的青睐,不过很少表现在瓷器上。
釉下肉眼可见氧化斑点,着土的一面,土已经沁入裂纹,有土锈,有老化痕迹,做旧做到这一步也算是高手了。
从仿作的角度上看,这只粉青釉梅瓶可以算得上精品,更让林剑佩服的是,其选择仿作类型上的魄力。
总的来说,除了是赝品,其它的都还不错,买回去当个花瓶也不错。
毕竟最关键的还是那把湘妃竹的扇骨,他准备拿回去好好清理一番,再寻找一副名人的扇面儿,不卖,留着自己用。
这么一想,心里有了主意,考验演技的时候到了。
“action~”
林剑拧着眉道,“这是汝窑的梅瓶?可不多见啊~”
大姐喜笑颜开,“就喜欢跟你们这些懂行的做生意,没错儿,正是汝窑的梅瓶,怎么样?好东西吧?”
“真不错~”林剑附和了一声~
大姐笑的更开心了,“姐还能骗你不成~”
“但我在朋友那见过一件儿一模一样的~”林剑不动声色的嘀咕了一句。
“什么?”大姐很‘意外’的样子。
林剑觉得好笑,这大姐演技也不错啊,明知道是假的,还搞出一副吃惊的样子,略显浮夸。
“你这只瓶子仿的不错,我喜欢,开个价儿吧,不过丑话说在前头,您刚才也说的,咱们也算半个同行,这只瓶子呢即便是仿品也不多见,我准备拿回去插花,大姐您也别狮子大开口,给个差不多的价儿,以后还光顾你生意。”
一边说一边扇着扇子,就好像那扇子本来就是他的一样。
“你说是假的就是假的?我还说是真的呢~”大姐脸色突变,准备耍无赖了。
林剑有办法,“那随你怎么说,你说真的就是真的吧,反正我买不起,给你添麻烦了,告辞~”
说完就要起身,佯装要走,不过大姐也是见好就收,“那个大兄弟,别急啊,有话好好说,这样吧,真假我不知道,我看不好,不过这东西在我手里放了有段日子了,当初收的时候花了我2万大洋,怎么着也得让我赚点不是?
4万怎么样?同意你就拿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