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九年前的一天,杨嬷嬷带着两岁的李玉情去寺庙取挂件。
翟朝崇尚佛教,小孩生下来后,父母或是长辈就会用红线串挂件戴上去,戴足百日,这个习俗叫做百日添福。
家中显贵的多会戴贵重物品,像是玉、宝石、珍木等。
贫贱之家则会把家中的老铜钱磨的甄亮戴上,或是将传家多年的老爱物抠一些下来,打磨刻画个花样挂上去,这种添了人气又弥久的挂件也是极好的。
婴孩的挂件未出生时就要挑好,一出生就得戴上,足足要戴满一百日,意味着锁住长命百岁。
洗澡时也是摘不得的,摘了就是犯忌讳,是要减寿命的,所以婴孩百日里都是最亲近的人照顾,免得不小心被忌恨自己的人做了手脚。
连带着那挂物件的红绳,都是千挑万选材料,由父母或是长辈亲手鞣制出来。
年轻的新父母红绳一做就是百千条,最后要从那堆里找出一条来,也是万分艰难。
总之,这百日添福极为要紧讲究,也不知从何开始,时间缘由都无可考究。
挂件戴满一百日,红线留着,挂件就要送去寺庙里,挂件上沾染了孩子们最初的气息,也就代表着各自有主。
各地的僧人给它们诵经祈福,等够两年,再去寺庙里取回来戴上,这时挂件上有了福气,孩子们戴上就会保佑平安健康。
当年杨嬷嬷就是带着李玉情去取挂件的,那个挂件是一块珍惜无比的宝玉,呈水滴状,是周家祖辈为周家后代准备的。
寺庙檀香环绕,来来往往的信徒络绎不绝,大多是来为婴孩取挂件的。
他们衣着端正整洁,面色虔诚,或许并不信佛,但事关自己后代血脉的康健长寿,也做出一副样子来。
也许血脉至亲就是这样,再多的不屑不喜欢,也为着自己的孩子硬着头皮上了。
杨嬷嬷抱着李玉情在殿中拿了玉,又上了几注香,捐了些香油钱,才面色轻松的出了寺庙。
那水滴玉被杨嬷嬷仔细的看过后,小心地用厚实柔软的布包好,串上红线挂好藏进了李玉情的衣服里。
李玉情一大早就起来,小孩子容易困觉,杨嬷嬷抱着走一会就睡着了。
杨嬷嬷一个妇人,单带着一个小孩子,回去时也没挑人多热闹的街走。
即使是太平盛世,拐子还是有的,况且人多容易推攘,摔倒跌伤小孩子家家怎么受得住?
所以选的是一条既不会偏僻也没有人群熙攘的路,杨嬷嬷脚步快而稳的往前走。
前面是一个土蓝布裳的年青男子,身材健硕,走路稳健,一头乌黑油密的头发高高束起,在明媚的春阳下熠熠发光。
杨嬷嬷心里暗自嘀咕了一句,这人的头发不错,男子这样好的头发更是少见。
心里虽有些好奇,却还是又快又稳的继续走着。
转角到了一个小巷口,巷子不长,却是人烟稀少。
但选了走这条街,这条巷就是回宅必经的。有时打算总是难以周全,索性巷子不长,快步很快就能过去。
那个男子也进了那条巷子去。
杨嬷嬷犹疑的住了脚,这可真是巧,这巷子罕见有人去,说是闹鬼。她却是不怕的,也不是不怕,是不信这些东西。
莫不是故意跟着她来的?才起了这个想法,瞬间又否认了,这年青男子一直走在她前面,没有回过头,何况他先进巷里去的,怎么能确定她也进去呢?
这般一想,更觉只是巧合,便大步朝巷子走去,想要快些回去。
巷子里只有三人,两人的脚步声很清晰。
路是一块一块的青石板搭成的,因是有了年头,又遭日晒雨淋,朽化磨损,走在上面除了脚步声外,...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