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礼记》
…………
如凛冽的北风一般,陈宣的死讯,仿佛一夜之间,漫卷过北方草原、戈壁、大漠。
赵行德是在进军途中得知这个消息,他沉默良久,下令全军缟素。
此时,天上大雪漫天,江山一片素白,仿佛为皇帝发丧。军营里弥漫着一股沉寂而又压抑的气氛,在有些营垒里面,甚至传来隐隐的哭声。为防不测,赵行德当即换了一身白色衣甲,带着杜吹角等虎翼军军士巡视各营,传令各营校尉以下紧守营盘,发丧并休整三日之后继续进军。这一次就不是简单平乱,更增加了为皇帝报仇血恨,铲除国贼的大义,护闻行营与叛军之间没有任何谈判媾和的可能。
各军军士也各自心情沉重,大夏自立国以来,皇帝被奸贼所害,这还是第一次。众军士至少都粗通文墨,知晓史实的,若是照着史书上的段落,接下来怕不是就是要天下大乱,民不聊生了。顾及眼前的大战,身后家乡的亲人,各人心中不免沉甸甸的。
“怎么就这么乱来呢?”杜吹角喃喃道,“怎么就这样呢?”
“这帮该死的乱党,就该食其肉寝其皮!”
“我等愿追随大人,为陛下报仇!”
“大人,当从速进军,将国贼正法!”
一路巡视,除了安慰脸色凄然的军官和军士,人心惶惶的团练兵的时候,赵行德都脸色严峻、一言不发。待各营军心稳定的第三日中午,大营方传令权校尉以上军官到大帐议事。
这一次军议,却没有通知许孝蕴等宋军幕僚参加,只让他们安守营内,不得乱走。
许孝蕴忧心忡忡,私下找来心腹商议:“夏国内乱,竟至皇帝驾崩,恐大局崩坏矣!”
他私下得知消息,忧心如焚,眼见赵行德频频召见籍贯在夏国的各级军官,大营里信使四出,许孝蕴心道连皇帝都驾崩了,河中形势恐怕将要急转直下,护闻行营如果执意进军有可能成了孤军深入,全军覆没都有可能,倒不如干脆回师与安西军会合,再谋后计可以,甚至如果夏国形势不能挽回,赵行德带着水师回关东也可以。
这两日来,许孝蕴屡屡请见赵行德,却一直未得接见,不免更加忧心。
护闻行营几经扩充,如今已有六万之中,赵行德分出万余精锐兵马给了王童登,本部仍有五万人马,但是,若依军士而论,连同动员的预备军士在内,整个护闻行营的军士不足六千人,校尉以上军官仅仅二十余人,真正的护国府在府议事的校尉仅五六人而已。这二十余校尉以上军官已聚集在大帐中,有人神色悲戚,更有人略带一丝兴奋,看着高居帅位的护闻上将军赵行德,有人低声议论,有人默不作声,脸上却带着期待的神色,军官到齐之后,众
人等着赵行德先说话。
“今日召集诸位,”赵行德环顾四周,见人已到齐,便沉声道,“是为议定拥立之事。”
众校尉各自早有过沟通,并没有意外,故而无人出声打断,只是略带兴奋地看着赵行德。
“国不可一日无君,陛下驾崩,本来早该召集诸位议定大事,只是王将军麾下有三名校尉大人,我护闻行营上书缺了这三位校尉的副署,虽然将来可以补呈,总是有些缺憾。幸好昨夜王将军那边快马传来龙骑军大营诸位的意见,也和我等一样,决心依着护国誓约行事,并无他意。”赵行德略微解释了几句,见众人都没有其他表示,便直截了当说道:“我夏国上至皇家,下至黎民,皆行长子继承制。陛下驾崩,太子若无失德之处,便由护国府拥立太子。诸校尉依着护国誓约,宣誓效忠太子,新皇即位为君。各军司、各行营,也当召集在军的校尉,上书护国府,若太子无失德之处,则表明拥立之意,若太子失德,则陈诉其失德之处,请敦煌诸校尉另择贤能。赵某今日召集众位,便是征询诸位校尉的意见,其他众将,也做个旁证。”
他话音刚落,杜吹角便抢先道:“太子无失德之处,杜某愿拥立新君。”
杜吹角多年跟随赵行德,他这校尉之职却不是军士直接推举而来,而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