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熊文灿送上的奏章的具体内容萧木不可能在张皇后、田袁二妃面前详细去讲,毕竟大明还有那么一条“后宫不得干政”的祖制存在,福建招抚郑芝龙的事情无疑属于朝廷机密,肯定不方便让后宫的妇人们知道太多——当然了,对于林檎来讲,萧木始终没有她当成是“后宫妇人”,至于这四个字的重点是在“后宫”上,还是在“妇人”上,那就不得而知了。
总而言之,拿到了这份奏章的萧木便有了一个名正言顺、堂而皇之地不继续赏月的理由,没有多大一会,他就跟张皇后等人告了个假,便离开了这“天伦之乐”的赏月现场,一个人回去处理“国家大事”去了。其实萧木本来对于赏月这种事情就并不是那么的上心,无非就是地球、太阳、月亮三个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导致的月亮圆缺的周期性变化,每个月的十五这一天月亮都会这么圆,所以赏月对于萧木来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吸引力,而且对他来说,这大明的月亮,看起来也没有比自己穿越之前后世的来得圆。
虽然跟萧木在赏月的问题上持有相同的看法,但林檎毕竟从表面上来看还是“后宫妇人”的一员,她自然没有理由像萧木一样以政务为由先行离开。所以虽然关心这份奏章上面的内容还有萧木的那句“熊文灿办事的效率高”,但也没有办法立刻就追上去问个究竟,而且非但不能立刻知道奏章的内容,她还必须要装作对这种政务毫不关心的态度才行,不然自然有违“后宫不得干政”的祖训,只能继续坐着盯着天上的月亮发呆,时不时地跟张皇后她们聊上几句。
终于又过了大概半个时辰,夜渐渐的深了之后,林檎终于等来了她的贴身宫女钏儿的话,“娘娘,夜深了,当心着凉,还是早些回去歇息吧。”
钏儿的这句话对于林檎来讲简直比任何婉转的歌声还要动听,而且这个理由简直是十分充分,毕竟就算不为了她这个皇后着想,但为了她肚子里面的皇子着想,她也不能继续在这“凛冽的寒风”中继续停留了。
张皇后等人自然也是表示今夜已经十分尽兴,大家还是早些回去安歇,于是大明元年中秋节的这场赏月活动终于结束,林檎也总算得到了解脱,可以回到她自己的寝宫了。
林檎回去之后并没有等太长的时间,便见到了前来找她的萧木——两人现在已经基本上达成了默契,那就是萧木知道了什么事情之后,一定会尽可能地在第一时间告诉林檎,这也是林檎回来之后没有急着去找萧木追问熊文灿的奏章到底写了什么的原因,因为她知道萧木肯定很快就会主动过来告诉自己。
“熊文灿的奏章写的什么?他的办事效率到底是怎么个高法?”见到了萧木的林檎自然立刻就问出了这个让她忍了好半天的,同时也知道即便是自己不问萧木也会告诉她的问题。
“他说招抚郑芝龙的事进展得十分顺利,郑芝龙对得到大明的官职很感兴趣。”萧木答道,“当然这只是他们双方的一个初步的试探,很多具体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谈判。但熊文灿想我保证,招抚郑芝龙的成功已经只是时间问题了。”
“我记得从上次你给他发去急递让他开始着手招安的时候到现在一共也就是不到二十天的时间吧?”林檎皱了皱眉问道,“你发出去的消息怎么也要几天的时间才能让熊文灿看到,而你现在拿到的这份奏章,无疑也是熊文灿前几天就已经发出的,去掉这一来一回的时间,真正能让他跟郑芝龙接触的时间也就不过十来天,他就能这么快地取得成果?换成一般人的话,别说跟郑芝龙达成一致了,就算是找到郑芝龙家的大门都还不一定呢。”
“你的意思是说,熊文灿有不臣之心,早就跟郑芝龙勾结好了?”萧木听了林檎的话之后也是感到有些紧张,于是赶紧问道。
“那倒还不至于,我只是觉得熊文灿的办事效率实在是有些高得过头了。”林檎答道,“你现在得到的这份奏章无疑是他计算着日子,要在中秋节这一天送到京城来的,而且奏章里面对于招安的成功十分肯定,熊文灿对于招安郑芝龙这件事情好像已经胸有成竹了一样。”
“嗯……”萧木沉思了半天,然后才开口说道,“熊文灿赶在中秋节这天给我发这么一封奏章,肯定是想让我这个皇帝在过节的时候看到一个好消息,我龙颜大悦了,对他今后的官运自然也是一件好事。”
萧木继续分析道,“而且这个招安郑芝龙的办法,最开始的时候就是熊文灿提出来的,很有可能他在向朝廷提出这个办法,还没有收到朝廷回复之前,就跟郑芝龙有过一些接触。这样一来他就相当于是做了两手的准备,如果朝廷同意了他的招安方略,他就无疑可以加快招安的效率,对他自己,对郑芝龙还有对朝廷都是一件好事,若是朝廷否决了他的招安办法,他也只不过再跟郑芝龙说声‘遗憾’就可以了,反正招安不成,他跟郑芝龙也就不可能成为同僚,自然也就不用需要过于关心郑芝龙的感受了。”
“很可能就是这样,如果他不是提前就跟郑芝龙有过接触的话,不可能会这么快就会有回复给朝廷。”林檎也是点点头答道,“只是他这种私自去跟郑芝龙接触的做法,恐怕有些不太合适。”
“这不过是我的猜测,又没有证据证明事实就是这样。”萧木答道,“而且,就算他真的提前跟郑芝龙有过接触,在我看来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毕竟至少提高了办事的效率。而且,我觉得熊文灿很可能早就料到了,朝廷根本无力征讨郑芝龙,他的招安方略肯定会得到朝廷的同意,这才提前去跟郑芝龙接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