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这个寒假狠狠的补了一下这个世界的影视文化方面的作品,作为这两年的央视大戏《三国演义》自然是看了的,看完之后感觉这部戏中的人物太分明了,刘氏三兄弟就是好人,曹操就是坏人,周瑜是善妒的小人,诸葛亮是经天纬地的神人,可以说是一部主脚光环非常鲜明的电视剧。
于是唐宋特意搜索了一下和三国有关的文学作品,发现大多数的作品习惯于把王朝的兴衰、事业的成败、历史的更替和事情的对错都归结为个人的原因,归结为某个领袖人物和主导人物个人品质的优劣好坏。与此同时,历史人物也都按照一种简单的善恶二元化论而无一例外地脸谱化了,历史则变成了一个大戏台。
人们对三国的印象完成来源于民间传说和《三国演义》这部的影响,而历史学家的关注点也很少在三国这个时期,更多的学者将研究的对象放在唐宋元明清这个史料相对完整,诗词文化更加丰富的历史时期,偶尔有几部关于三国的文学作品观点也是随大流。
央视年度大戏《三国演义》让这段历史走到大众眼前,近两年《草船借箭》、《三顾茅庐》等人们熟知的三国故事被陆续搬上大银幕,在华国引起一段三国热潮,唐宋决定将易中天的《品三国》,一方面是想借这个三国热潮降低开这门课的难度,另一方面也是想要引入一些不同的观点,丰富一下大众对于三国的认识。
《品三国》这本书唐宋在寒假的时候已经找时间写出来了,张东林让他把课程大纲提交上去,他也不知道啥是课程大纲,没写过也不会写,干脆把写出来的《品三国》直接交给了张东林。
“唐老师,这本书是你自己写的?”第二天张东林再次将唐宋喊到了办公室。
“额,是的。张院长你怎么了,昨晚没休息好吗?”唐宋看着一脸憔悴还顶着两个熊猫眼的张东林,一脸的诧异。
“你这本书写的真是太有意思了,昨天本来只是随手翻翻,结果一看就入迷了。”张东林笑得有些尴尬,唐宋知道他昨晚恐怕是通宵把书看完了。
“张院长,你看我的选修课讲这本书里的内容可以么?”唐宋心中窃喜。
“写的是不错,但是和主流观点有点不一样啊,这曹操都快被你写成伟人了!”张东林笑呵呵的问道。
“那张院长您觉得曹操是不是像我写的这样呢?”唐宋笑着反问道。
“好像还真有点道理!”张东林砸吧着嘴,不得不承认道。
“现在的主流观点对曹操的评价太低了,我觉得这对魏武大帝是不公平的,虽然在我的观点里他的形象比较高大,但是我觉得我的观点还是相对客观的。”唐宋笑道,“张院长,咱们江南大学的治学讲究一个自由,我觉得我的观点是符合我们江南大学治学精神的!”
“嗯,你说得很有道理!”张东林认可了唐宋的话,“你的课程申请我会提交上去,但是最后能不能过审不是我能决定的,不过我会重点推荐一下。”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